首页 资讯 正文

红观株洲丨法治引擎驱动蝶变 株洲绘就治理新图景

体育正文 45 0

红观株洲丨法治引擎驱动蝶变 株洲绘就治理新图景

红观株洲丨法治引擎驱动蝶变 株洲绘就治理新图景

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曹缇 通讯员 历镜仁 曾中霖 株洲报道(bàodào) 在株洲市民(shìmín)中心“契税一窗通”窗口(chuāngkǒu),群众20分钟就能办结以往需奔波三次的复杂手续;理想城房地产项目现场,业主们接过迟到三年的新房钥匙,笑容里盛满法治为民的温度。这些生动场景,正是株洲以法治引擎驱动城市蝶变,绘就基层治理(zhìlǐ)新图景(tújǐng)的有力见证。 近年来,株洲通过刀刃向内的制度革命推进法治(fǎzhì)政府建设,以创新司法实践破解发展难题,用共建共享模式构建法治惠民新局。从“一述两评”机制(jīzhì)全省(quánshěng)推广,到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释放市场活力;从“府院联动”助力企业重生,到行政复议成解纷主渠道(zhǔqúdào),法治正在重塑这座(zhèzuò)工业重镇的核心竞争力,推动其向法治高地加速跃升。 以“关键少数”为突破口,株洲出台了《株洲市(zhūzhōushì)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(zérènrén)职责(zhízé)清单》,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。创新实施“一述两评”机制,709名市县党政“一把手”开展集中述法,接受现场点评和书面测评,该(gāi)创新被省委依法治省办推介。五年来,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参学率、参考率、合格率连续保持100%,新任命(rènmìng)领导干部宪法宣誓实现全覆盖(fùgài)。 这种“一把手”主抓、全员(quányuán)参与(cānyù)的法治压力传导机制,倒逼政府部门形成法治建设新思路、新举措(xīnjǔcuò),助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提升,从而带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水平。 学法用法的全力(quánlì)推广普及,带来的是办事(shì)(bànshì)依法、解决问题(jiějuéwèntí)靠法的城市治理逻辑正在逐渐形成。在行政审批(shěnpī)领域,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成效显著。企业开办时限从2天压缩至0.5天;200余项审批实现(shíxiàn)“最快一小时办结”;“诸事达”APP汇聚服务事项1865项;推行“一个大厅办事、一枚印章审批、一个主体服务”,全面推进“园区事园区办”。 与此同时,持续加强市民(shìmín)中心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建设,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“兜底”服务、“暖心”服务。开设(kāishè)以来,市县乡(xiāng)3级70多个部门解决“急难愁盼”事项500余件,其中20%以上为跨部门、跨区域(qūyù)或历史遗留问题。 刀刃向内的改革带来市场活力迸发,2024年,株洲全(quán)市净增经营主体4.06万户,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(bǐzhòng)降至13.9%。 破解发展难题的司法(sīfǎ)实践 位于芦淞区的“翡翠公园”理想城房地产(fángdìchǎn)项目,曾因12.8亿元债务危机,导致开发企业被申请(shēnqǐng)破产重整,企业一度濒临倒闭。 “翡翠公园(gōngyuán)”项目交房现场。 受理案件后,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是“一裁了之”,而是创新采用(cǎiyòng)“分离式处置、清算式重整”模式,将企业拆分为债务清偿与项目(xiàngmù)续建双(shuāng)主体(zhǔtǐ);依法确认“保交楼”专项借款为共益债务;网络拍卖引入(yǐnrù)重整资金4260万元……最终,在“府院联动”机制支持下,2025年1月,该项目成功交付房屋近700套,成为“株洲保交楼又一样板(bǎn)”。 “在依法依规推进企业破产(pòchǎn)重整中全力支持企业发展。目前,株洲法院已挽救多家一度濒临破产的企业,其中华晨破产重整案入选最高(zuìgāo)法工作(gōngzuò)报告、光明重机破产案入选‘全国保护民企产权典型(diǎnxíng)案例’。”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。 针对企业痛点,株洲(zhūzhōu)在全省率先出台《关于进一步(jìnyíbù)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的若干(ruògān)规定》,深入开展涉企行政执法行为问题线索征集,积极推动执法变革。近年来,株洲实现涉企检查频次压减30%、建立(jiànlì)“首违免罚”清单186条、清理行政执法人员766名。 为更好倾听企业(qǐyè)(qǐyè)诉求,服务企业发展,去年以来,株洲市委政法委创新推出“制造名城·法企面对面”活动,定期邀请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负责人(fùzérén),与公检法司“一把手”及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,收集企业诉求,及时纳入法治化规定解决问题(jiějuéwèntí)。 法治(fǎzhì)的温度,最终要体现在民生福祉的提升上。株洲以行政复议改革为突破口,构建“全链条(liàntiáo)”解纷体系,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(gōngpíngzhèngyì)。 在某建筑公司不服市人社局关于彭(péng)某某的工伤(gōngshāng)认定案中,复议机关查明彭某某所受伤害确实属于工伤。为了终局(zhōngjú)性解决纠纷,复议机关组织某建筑公司和彭某某达成工伤赔偿协议。最终达到行政纠纷、民事纠纷一并(yībìng)终局性解决的效果。 6月4日(rì),株洲市2024年行政审判、行政复议(xíngzhèngfùyì)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召开。 “行政(xíngzhèng)复议正成为市民解纷主渠道。”6月13日,在(zài)株洲市司法局,工作人员正通过“云调解”平台化解(huàjiě)行政争议。统计显示,2024年,株洲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1695件,达到同级行政诉讼案件的2.5倍,案结事(ànjiéshì)了率90.7%。此外,株洲还创新建立全省首个市级重大行政决策法律(fǎlǜ)专家库(zhuānjiākù),实现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率100%、政府合同审查352件、不当行政行为纠错率23.6%。 行政复议申请的增多、案件案结事了率的提升,昭示着市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。在株洲,“株司小微”普法(pǔfǎ)平台粉丝突破118万、市县乡村四级(sìjí)综治中心网络(wǎngluò)基本建立……法治信仰、法治文化正逐渐浸润(jìnrùn)城市肌理。 从(cóng)《萍水河-渌水流域协同保护条例》开创全国跨省协同立法先河,到全国首部《公共安全视频图像(túxiàng)管理条例》填补(tiánbǔ)监管(jiānguǎn)空白;从清水塘“环境修复+开发建设”试点获国家推介,到“海绵城市(chéngshì)”建设经验走向全国,相关地方立法加速推进——株洲的法治实践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。 法治不是(búshì)冰冷的条文,而是株洲人触手可及的安全感(ānquángǎn)——是企业重整时(shí)工人的期待眼神,是群众解决纠纷后的一句“没想到这么快”,是市场主体活跃背后的制度底气(dǐqì)。它(tā)让“制造名城”的齿轮转动更稳,让“幸福株洲”的画卷铺展更实。未来,随着法治基因更深地(dì)融入城市血脉,株洲将继续(jìxù)书写更多“民之所望、政之所向”的治理故事,让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,都能真切触摸到法治带来的温暖与希望。
红观株洲丨法治引擎驱动蝶变 株洲绘就治理新图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