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记者走基层|夜校进工地 “充电”成新风

体育正文 223 0

记者走基层|夜校进工地 “充电”成新风

记者走基层|夜校进工地 “充电”成新风

5月21日,衡水晟泰兰园项目农民工(nóngmíngōng)素质和技能提升站,项目技术总工冯立民正在为工地的农民工授课。 河北日报记者(jìzhě) 焦磊摄 5月21日傍晚,结束了一天的(de)喧嚣(xuānxiāo),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衡水晟泰兰园项目的建设工地,渐渐恢复了平静。 “老付,今天是冯工授课,去晚了好位置(wèizhì)就没了。”现场管理员李岩(lǐyán)匆匆吃完晚饭,就拉着工友付俊成向项目部的农民工素质(sùzhì)和技能提升站走去。 推开会议室的门,液晶屏幕已经亮起。20多位身着工装(gōngzhuāng)的农民工正安静地等待(děngdài)开课。 “目前建筑主体已经封顶(fēngdǐng),进入室内外墙面抹灰施工阶段。大家看,这是激光扫平(sǎopíng)仪的操作演示……”晚上7时30分,项目部技术总工冯立民(fénglìmín)打开笔记本电脑,开门见山,讲授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知识。 一个小时的课程,冯立民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操案例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向工人们详细介绍了各种水平仪器的使用方法。讲课过程(guòchéng)中,不时有(yǒu)工人举手提问,与冯立民进行交流探讨(tàntǎo),课堂气氛轻松活跃。 “使用激光(jīguāng)扫平仪时,总出现报警(bàojǐng)情况,是怎么回事?”课后,付俊成仍意犹未尽,不停地向冯立民抛出问题,得到答案后,便认真地记在(zài)小本子上。 从(cóng)今年(jīnnián)4月份以来,付俊成已经听了4节课,不光有技术培训,还有消防安全(xiāofángānquán)、维权保障等方面的课程。“以前干活全凭经验,现在懂了原理,干活更有底气了。”平时不善言辞的付俊成感觉受益匪浅。 去年以来,衡水市总工会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(jiànshèjú)联合在全市建筑行业开展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(tíshēng)站建设行动。目前,像这样建在项目部(xiàngmùbù)的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已有30个。 “除了项目班子成员、项目技术工人外,我们(wǒmen)还将有专长的农民工骨干吸纳为培训讲师。”衡水市住建局工会(gōnghuì)副主席郭彪介绍,提升站培训内容涉及建筑施工技术、安全生产知识、政策法规、职业道德(zhíyèdàodé)素养、维权能力培训等,深受工人们欢迎(huānyíng)。 去年7月份,晟泰兰园(tàilányuán)项目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正式设立。自建成以来,已陆续组织了30多场培训。白天(báitiān)干活,晚上“充电”,已成为这个建筑工地上的新风尚(xīnfēngshàng)。 在付俊成看来,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就(jiù)像建在(jiànzài)工地上的“加油站”,让他们增长了(le)(le)本领,开阔了眼界,更收获了自信。“以后去别的项目,咱也有技术了,不再是只会干活的大老粗了!”付俊成笑着说。 今年(jīnnián),衡水将再新建42个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,并探索建筑农民工上岗认证考核机制,让农民工不仅会干活,更要(gèngyào)懂技术、有发展。(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(jiāolěi)) 关注河北新闻网,了解(liǎojiě)河北最新新闻。
记者走基层|夜校进工地 “充电”成新风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