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即将开放!成都邛崃特色街区上新

体育正文 52 0

即将开放!成都邛崃特色街区上新

即将开放!成都邛崃特色街区上新

潮新闻 共享联盟·慈溪 陈利群 通讯员 张朝峰 记者 翁云骞(qiān) 6月10日凌晨时分,慈溪杨梅大镇横河镇的一片片山头,梅农头上的灯光刺破雨幕(yǔmù),泥泞山路上不时走来脚步匆匆的身影。天还未亮,横河镇龙南村的陈(chén)师傅夫妇就裹着雨衣(yǔyī),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上山(shàngshān)去采摘杨梅。 梅农抢收杨梅下山(xiàshān)。通讯员供图 眼下(yǎnxià)已进入杨梅(yángméi)采摘旺季。连日来阴雨绵绵,一场与时间、与天气赛跑的杨梅季抢收战由此展开。 10日上午8时半,我们赶到位于横河镇龙南村的一片山头时,不少梅农已陆续挑着沉甸甸的杨梅下山(xiàshān),篮筐内(nèi)都是乌黑发亮的果实。清晨3点上山,此刻已挑着杨梅下山的陈师傅(shīfù),衣服已从里(lǐ)湿到外,“下雨也要摘,如果不抓紧抢收,收入(shōurù)就会‘泡汤’。”陈师傅介绍,5个多小时,夫妇俩共采摘了近200斤(jīn)杨梅,20筐是客户自提,另一部分需紧急送往梅园村亲戚家代销。 雨天(yǔtiān)采摘,对梅农而言(éryán)是巨大的(de)考验。我们在山上只采摘了半个多小时,就浑身湿透了。为了让雨水不弄湿头发,除了穿上雨衣(yǔyī),甚至连浴帽都用上了。而此时,梅农阮(ruǎn)师傅(shīfù)一家顾不上满身雨水,有的采摘,有的包装,有的装筐,忙得不可开交。阮师傅说,当天他们比陈师傅夫妇俩起得更早,午夜12点就一头扎进山里,借着帽子上的灯光采摘杨梅,他们必须赶在上午9点前将100筐杨梅抢收(qiǎngshōu)下山。“如果每天有100筐业务,再辛苦点也没关系,只要奋战几天,这个(zhègè)杨梅季收入也就差不多(chàbùduō)了。”看着满筐的杨梅,阮师傅眼神中透露期待。 杨梅季本就不长,而雨天的杨梅季更是转瞬即逝。为了在杨梅季多增加些收入,慈溪(cíxī)梅农们(méinóngmen)各显神通。 匡堰镇倡隆村的张罗意(yì)家有300株杨梅树,“杨梅季节太短(tàiduǎn),采收和拓销真的可以用争分夺秒来形容。”张罗意介绍,他们一家三代人,外公戚银桂是老梅农,依靠自己种植经验种出好杨梅,妈妈和舅舅是摘梅、挑梅能手(néngshǒu),仔细筛选用好品质(pǐnzhì)保持住本地老客户自提量,她自己则在(zài)网络APP像快团团、小红书(xiǎohóngshū)、抖音等社交平台引流,吸引很多年轻人前来采摘,并增加(zēngjiā)了很多顺丰快递发往外省。今年,她家杨梅自6月7日开摘以来,每天杨梅售量一直保持在600斤左右。 在(zài)横河镇龙(zhènlóng)南村的大片(dàpiàn)山头,沿山上去一路都是杨梅促销广告,有的挂(guà)横幅,有的立牌子,十分醒目。梅农陈绍银早在杨梅季开始前(qián),就与水果商行的老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。这个杨梅季,他(tā)家的杨梅每天采摘后直接送到水果商行。当天上午,他和家人一起将已采摘好的8篮杨梅挑下山送往水果商行,看着一筐筐杨梅即将变成收入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 快递业务是梅农们的重要(zhòngyào)增收途径。横河镇东畈村的孙师傅,今年出资5000余元购买了(le)真空包装压缩设备,每天(měitiān)采摘下山(xiàshān)直接在家自行包装后(hòu),顺丰快递就会上(huìshàng)门收取。“今年销路不错,都是儿子媳妇拉来的业务,这样效率更高了。”孙师傅说,他家杨梅80%以上是快递,都是按件售卖,普通篮头杨梅150元每件省内包邮到家。通过快递,杨梅卖到更远的地方,收入也更加可观。 据(jù)了解,今年慈溪各地杨梅挂果率普遍比往年减少,再加上雨水天气,杨梅季结束(jiéshù)可能也会更早。有老梅农预测,今年杨梅季预计到20日左右将进入(jìnrù)采摘尾声。
即将开放!成都邛崃特色街区上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